應該讓“謝謝”成為孩子的生活習慣2019-05-11 瀏覽量:1147
感恩更應是源于內心深處,植根于骨子里的意識習慣,是隨時隨地的,是終生的。
感恩更應是源于內心深處,植根于骨子里的意識習慣,是隨時隨地的,是終生的。
感恩教育更適合在家庭一日瑣碎的生活中進行培養,因為當感恩成為孩子的日常習慣時,孩子更能獲取感恩的真諦,了解感恩的人生價值所在。父母可以怎么做呢?
讓“謝謝”不絕于耳
![]() 一位教師曾經談過:一直認為中國的孩子很有禮貌,當帶中國的孩子去加拿大參加活動,跟加拿大小同學在一起時,第一感覺就是,我們的孩子說謝謝太少了,顯得很不感恩,甚至讓人覺得不懂禮貌。只有常說謝謝,謝謝才會脫口而出。 加油站加油時,讓孩子見識這樣的語句溝通: 師傅,謝謝您啦!95號汽油加滿!往垃圾桶里扔垃圾時,如果有保潔人員在,要懂得征得允許,說出謝謝! 路上遇到陌生人相向而行,別人為我們讓了路,要及時說謝謝! 電影院車站等各類場景中,工作人員進行檢票,要記得說謝謝! 超市購物結賬時,要跟服務人員說謝謝! 生活中的細碎中,都要讓孩子處處感受到謝謝!想要孩子做到,父母自身首先做到。
![]() 讓“謝謝“成為口頭用語
越是年齡小的孩子,越是需要通過實踐操作對新內容加以理解和掌握。對于親自操作和實踐過的內容,孩子也容易記憶深刻,便于內化成自身的特質。 對幫忙收拾衣服、整理玩具的家人表示感謝,不要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;孩子過生日時,引導孩子對家人,尤其是媽媽的懷胎生養,表示真誠的感恩;
![]()
讓“謝謝”成為互惠
![]()
讓“謝謝”成為情感交流的常用語
父母要注意強化孩子的良好行為,對其感恩行為進行鼓勵和推進。一旦孩子擁有了感恩的心,就會在很多細節中流露出這樣的情感:晚上睡覺時,媽媽讓孩子睡在有圍欄的一邊,防止孩子滾到地上,孩子會說:“謝謝媽媽,讓我安全!為孩子買入學書桌時,孩子會說:“謝謝爸爸媽媽為我準備好學習用品,我真的好開心!” 此時,父母如果能夠及時回應孩子,孩子就會得到最大程度地強化,回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,并說“聽到你這么說,我太開心了!寶貝都懂感恩爸媽的辛苦了!” 培養感恩,就是把感恩之心融入孩子一日生活的細碎之中,比如“謝謝”二字。 |